─從 哈洛 Harlow 母爱剥夺实验得到的啟示
原文連結: https://mapleduh.pixnet.net/blog/post/48952844#comment-49545112
那些毒害孩子的育儿法,正在刷屏朋友圈
如果孩子摔倒了,越哭越不要理他,孩子哭够了自己会站起来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更加的独立自强。
这套理论流毒之广让人乍舌,反复刷屏朋友圈,即便你没有看过类似的文章,也一定听说过它。
在你把这套理论用在自家孩子身上之前,我想先问你几个问题。
你知道这套理论是谁发明的么?
这套理论被权威机构验证过么?
你肯定都不知道,很自然的,你也不可能知道用这套理论教出来的孩子下场会如何。
我现在告诉你,用这套理论教出来的孩子,轻则自卑内向,重则出现精神问题。
华生的育儿理论
首先,你要了解到这套理论的出处,孩子摔倒不用扶的理论出自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发明的哭声免疫法。
所谓哭声免疫训练法,简单的说就是孩子哭泣的时候延迟一段时间再去抱,最好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随着延迟的时间越来越久,最终孩子就会不哭不闹,独立自强。
听起来很有道理对吧,除此之外,华生还发明了延迟满足训练法和婴儿独立完整睡眠法,同样刷屏朋友圈。
这套风靡中国的华生育儿理论,毒害了无数的中国孩子。
因为华生理论的核心,就在于漠视孩子的亲情需求,对孩子进行冷酷训练,这会导致儿童的心理出现极大的扭曲和异常,最终被毁掉一生。
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20年,这一年,一个只有8个月大一点的婴儿「小艾伯特」也来到华生的身边。
华生向其母亲支付了少量报酬来让其配合自己的试验,此时的华生是美国鼎鼎大名的心理学家,行为心理学的创始人,所以小艾伯特的母亲欣然接受了华生的邀请。
华生在小艾伯特身边放了很多毛茸茸的小动物,如小白鼠、小兔子、小狗等。只会爬行的小艾伯特很喜欢这些小动物,华生用了2个月的时间,让小艾伯特和这些毛茸茸的小动物建立了亲密的情感联系。
然后,华生开始了他的试验。
华生把一只小白鼠像往常一样放在小艾伯特的身边,当艾伯特开心的想要和小白鼠接触的时候,华生突然在他背后重击一根大铁棒,发出巨大刺耳的声音,当场吓得小艾伯特剧烈抽搐并哇哇大哭。
反复几次试验之后,只要小白鼠出现在小艾伯特的身边,他就会立刻放声大哭并试图躲避。
在华生用其他动物实验几次之后,小艾伯特已经开始恐惧所有毛茸茸的东西,不管是小白兔还是小狗,那些曾经给小艾伯特带来爱与快乐的小动物,现在只要放到小艾伯特的身边,他就会立刻开始恐惧并哭泣。
在華生用其他動物實驗幾次之後,小艾伯特已經開始恐懼所有毛茸茸的東西,不管是小白兔還是小狗,那些曾經給小艾伯特帶來愛與快樂的小動物,現在只要放到小艾伯特的身邊,他就會立刻開始恐懼並哭泣。
小艾伯特的恐惧反应,让华生兴奋异常,他据此撰写了一篇论文,认为人的行为,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
华生的论文一出来就震惊了全球的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华生被公认为欧美最伟大的教育家。
华生以按照成人的需求对孩子行为训练为核心思想,衍生出了哭声免疫法、延迟满足法、婴儿独立完整睡眠法等一系列看起来毫无问题的育儿办法。
在华生的理论体系中,人就是机器,你对孩子输入什么样的塑造和训练,就会得到什么样的什么样的输出结果。
当孩子这个程序出现异常的时候,只要采取一些惩罚措施,就可以让其重回正轨。
华生对世界宣称: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和种族。
——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
华生的理论问世之后,受到了大量美国家长的欢迎,就好像今天中国的杨教授用电击矫正法受到大量中国家长的欢迎一样。

华生的理论戕害了美国数代儿童,直到40年后,心理学家哈洛才用恒河猴母爱剥夺试验彻底推翻了华生的理论。
恒河猴母爱剥夺试验
哈洛,被列为20世界最残忍的科学家之一,是PETA(善待动物组织)最讨厌的心理学家。他的恒河猴母爱剥夺试验带来的巨大心理创伤让几代恒河猴生不如死。
但是,他却彻底颠覆了人类的育儿方法,挽救了无数的人类儿童。
哈洛成为教授之后,为了研究猴子的学习行为,建立了一座猴子的实验室,从此和猴子结缘。
为了防止猴子生病传染,实验室执行一猴一笼的隔离喂养,哪怕是刚出生的小猴子,也要和母亲分离,这叫产妇剥离。
当时华生发明的育儿理念认为,越早将婴儿和产妇剥离,越容易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哭,那就任他哭,哭一夜也不用理会。
当时的美国,产后立刻断奶,让孩子独立睡小屋,尽量避免和孩子进行亲密接触,以此来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的父母不计其数。
按照这一育儿理论,出生后就独立生活在一个笼子里的猴子,应该比自然条件下母猴养育的同类更加的强壮聪明。
但是哈洛却发现这些小猴子极其不对劲,和正常的猴子行为出现了巨大差异。
这些被产妇剥离的小猴子,目光呆滞,当被撤掉笼子时,他们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和同类相处。
而且,这些幼猴无一例外,都对铺在笼中的毛巾产生了强烈的依恋,他们喜欢抱着毛巾,或者用毛巾裹住自己。
当哈洛想换掉脏毛巾时,这些幼猴全部产生了激烈的抗拒反应,恐惧的尖叫并缩成一团。
按照当时华生的育儿理论,婴儿只会对食物产生依恋,只要给予婴儿充足的食物,母亲是可有可无的,而过度的亲情,只会让被溺爱的孩子成年后丧失独立自强的精神。
华生所有的理论,无论是哭声免疫法还是婴儿独立完整睡眠法,都建立在这个基石之上。
但是毛巾又不能吃,这些猴子这么喜欢毛巾干什么?
这种现象让哈洛困惑不解,然后哈洛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试验。
哈洛给猴子们准备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用钢丝网做成的「铁丝妈妈」,上面带有奶瓶,只能给幼猴提供食物,但是无法拥抱。而另一个是覆盖着软垫的「布料妈妈」,只能提供拥抱,但是不能提供食物。
按理说,能提供食物的「铁丝妈妈」,将得到幼猴最大的关注和喜爱,但是实验结果截然相反。
所有的幼猴,无一例外的选择了没有乳汁的「布料妈妈」,绝大部分时间,他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的身边,只有在饥饿时,他们才会爬到「铁丝妈妈」身上一小会。
而当哈洛把发出巨大声响的机械丢到笼子里恐吓幼猴时,恐惧的幼猴紧紧的抱住了布料妈妈,毫不犹豫的抛弃了铁丝妈妈。
幼猴,將布料媽媽,當成了安全之源,因為布料媽媽能給幼猴帶來擁抱的安全感,這就解釋了為何幼猴如此喜愛籠子里的毛巾,因為它把毛巾當成了自己媽媽的懷抱。
哈洛又做了一個曠場實驗,他在幼猴的籠子里放了很多玩具,當籠子里有布料媽媽時,幼猴會大膽的離開布料媽媽,去試圖觸碰那些玩具,然後迅速的返回布料媽媽的懷抱里。
但是當哈洛把布料媽媽撤走時,這些幼猴會縮成一團,表現出非常恐懼的不安全感,給再多玩具也不要,拒絕接觸外界的一切事物。
哈洛由此得出結論,獨立並不是簡單的孤立和狠心培訓可以得到的,恰恰相反,細心呵護、在媽媽的懷抱里得到安全感的孩子,更願意去外界獨立探索,長大後會更加獨立,更加適應社會。
你以為試驗到這裡就結束了么?
沒有,在觀察這群猴子數年之後,哈洛發現了更為驚人的現象。
當初那群被產婦剝離後長大的猴子,成年後出現了明顯的孤僻、抑鬱和自閉,有的猴子甚至出現了強烈的自殘性,出現了極其明顯的心理問題。
這群幼猴中,有20隻母猴產下了後代,其中7隻對自己的孩子表現冷漠,對小猴不理不睬。8隻極其暴力的毆打、虐待自己的孩子,有4隻更是殘忍的殺死幼猴,其中一隻幼猴直接被咬碎頭骨而死亡。
只有1隻母猴,笨拙的嘗試給自己的孩子餵奶。
恆河猴母愛剝奪試驗證明,那些從小缺乏母愛的人,成年後極易出現巨大心理障礙,且沒有能力去撫養後代。
哈洛的論文發表後,一夜之間華生就成為了美國媽媽最討厭的人,華生育兒法被徹底推翻。
人們發現,小艾伯特6歲即死於腦積水,所以小艾伯特的案例其實並沒有支持華生的理論。
但是,華生的孩子們還在,華生堅信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並用自己的理論來教育自家的孩子。
華生大兒子雷納在父親行為主義理論的教育下,精神出了嚴重的問題,多次自殺,並在三十多歲時成功自殺身亡。
華生的女兒Mary,在成年後,同樣多次自殺,患有嚴重的心理疾病,華生的小兒子離家出走,常年流浪。
踐行「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的華生家族,悲劇甚至延續到了第三代,華生的外孫女Mariette酒精成癮,心理異常,多次考慮自殺。
晚年的華生也開始後悔自己出版的育兒理論,表示自己在這方面的研究並不充分,但是這無法挽回他的孩子和萬千美國兒童一生的幸福。
在美國人全面廢棄華生理論的數十年之後,這套洋垃圾漂洋過海,被中國的一群營銷號發現,如獲至寶,發布之後瘋狂的刷屏朋友圈。
當年整個美國的精英都沒有發現華生的理論有什麼問題,一個普通的中國媽媽怎麼可能發現這裡面蘊藏的巨大陷阱。
所以,千千萬萬的中國兒童成為了這套邪惡理論的犧牲品。
孩子不哭的時候,多鼓勵孩子站起來,孩子哭泣的時候,請第一時間去抱抱自己的孩子,因為他需要你。
當你冷漠的看著你的孩子時,他的內心世界,和這隻幼猴是完全一致的。
冷漠的训练孩子,的确能得到一个不哭不闹的孩子,但是那并不是孩子变乖了。而是婴儿在绝望中陷入死寂的平静,不再对外发出信号。
婴儿对母亲和世界的信任,就这么被掐灭在摇篮中,他的未来,将充满孤寂和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