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约峻生医师的线上看诊呢?

对于已经有初诊纪录的朋友,常因为

1.   人在外地  

2.   工作繁忙

3.   就诊不便(小孩已經發熱)

因此特别开设在线看诊,方便老朋友们看诊调方,并且提供药物代煎及寄送服务。尽我们所能给您看诊服药的便利。

以下内容便是简介在线看诊如何预约

目前在线看诊的时间,暂时安排在二四下午2:30~4:00  及周六下午3:00~4:00

操作步骤如下:

1.   进入我们的在线看诊预约网页:  https://aa168.365bookings.cn/v2/

2.   点击预约按钮

3.选择您想在线看诊的时间段,并在上面点击

4.输入您的数据:姓名、邮箱、联系手机,并记得最后点击预约​

5.如果要预约两个号以上 当屏幕出现这些时,点加号。

6.预约被确认后,您的邮箱会收到确认信,那表示预约已经被完成了。

使用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跟我们反映。

廣告
張貼在 門診情況 | 發表留言

後疫情時代的世界趨勢對醫師有什麼影響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美國感染人數突破67萬人,社區感染已然從最嚴重的紐約,已經蔓延到中部各城。紐約州州長終於將下令公共場所必須戴口罩。在這樣的疫情進行式中,我們看見了大量的新冠患者,擠爆了美國的醫院,屍袋和停屍間都不夠用。新冠病毒對醫療資源的擠兌,使其他疾病的患者就醫權益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即使在疫情已經緩和的地方,也不少民眾不敢到醫院就診。一方面深怕受到傳染,也不想多花好幾倍的時間和風險而只為了些還能忍受的病。雖然疫苗已經在研發,有些專家也不斷提醒民眾需要多加注意,唯恐新冠變得像流感一樣,不慎又再受到疫情的波及。
在這樣的時代趨勢下,對於醫師的診務有何影響?最近台灣雖然疫情尚在可控之下,餐飲、旅遊、觀光早已哀鴻遍野。但也有些醫療院所如耳鼻喉科診所,反應門診量降到原來的一半。也不少牙醫診所,出現門診量下降的情況。就算是中醫診所,也有傳出門診量下滑的情況。原因無他,群眾避免出門的結果,當然導致門診量下滑。就在大家都受到影響時,原本有規劃線上看診機制的某些自費門診,卻逆勢開始問診人數增加。由此現象可以窺見,後疫情時代,隨著民眾生活開始因為疫情開始線上化,,加上5G和電子貨幣及物聯網的推波助瀾下,就醫方式的改變或許會越來越明顯。但問題是醫師對於這股可能出現的潮流,做好準備了嗎?當看診形式可能往線上分流,醫師需要準備些什麼呢?可能要面對下列三個問題1.是否完成診務的數字化?患者從預約到看診到取藥,流程是否已經能夠數字化?還是需要醫師在診所裡發號施令才能完成呢?
2.是否有線上簡介與諮詢?某些初診的患者,對醫師不一定理解,是否有網上的文章或視頻能對醫師進行了解呢?
3.是否有線上的衛教與客服?很多疾病事後的調養很重要,是否有這方面的數字內容如文章、視頻供患者瀏覽呢?
即將開展線上業務的醫師,恐怕難免得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期待透過這次疫情的警鐘,能讓未來部分的就診模式發生改變。有利患者、也有利醫師。

張貼在 時事感想 | 發表留言

小心壯年殺手!菁英人士及家屬必提防的腦出血四先兆

林峻生醫師

今天看到大陸中鐵十九局集團五公司的苗董事長,由於連續月余奮戰於疫情防控與企業復工複產,勞累過度,而突發腦溢血。

雖然被緊急送往當地第一人民醫院,終因搶救無效,倒在了工作崗位上,遺憾的放下未完成的諸多事業,年僅 47 歲。

我看到的腦出血(腦溢血)發作,一般都比較急,症狀快速惡化常只在數分鐘或數小時之內,但其實大多事前早有逐步演變的軌跡可追循。

初期大多數會表現出些異常的先兆表現。一旦出現先兆,就預示著腦出血可能即將發生,或已是腦出血的前驅階段。

接下來第一年內發生腦出血的危險性很大,尤其在頭兩個月內最危險。如能仔細觀察,及時發現異常,輕微時趕快放慢生活步調,調整作息。嚴重的趕快送到醫院治療,控制疾病發展,就能明顯改善預後,避免發生遺憾的結果。 

常見的腦出血先兆症狀有以下四個,峻生醫師將這編成四字訣: 出血四兆、單音視暈  

  ①單:突發單側身體麻木、無力、行動不便,嘴歪、流涎,持物掉落,走路不穩。   

②音:說話時突然講不出話來,或吐字含糊不清,或聽不懂別人的話。  

③視:暫時性視物模糊,之後可自行恢復正常,或出現失明。   

④暈:突然感到頭暈,天旋地轉,站立不穩甚至暈倒在地。

這些表現可以短暫地偶發,也可反復出現甚至漸進加重。  

當"出血四兆"出現時,要高度重視,建議每家企業平時一定要有腦出血送醫的緊急備案。由於每家醫院的腦外科水準不盡相同,同家醫院的每個腦外科醫師的手術水準也不完全一樣。建議企業的備急方案一定要精確到哪位醫師,並且建議平時就要門診按時追蹤。

突發時儘快到醫院就診,並告訴醫生出現的先兆,以便盡速檢查診斷治療。希望每個朋友圈的菁英好友們,在奮鬥的同時,也能享有更多的健康長壽。

張貼在 醫學 | 標記 , , | 發表留言

峻生醫師新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 继续开展二四六早上网诊

上週已進行三天網診,過程大致順利,越來越發現網診的三大優點:


可以方便在家出现呼吸道、肺部不適,又不方便到医院的朋友改善症状,峻生医师会繼續在周二四六早上,提供在线诊疗服务,收费按平常门诊费用,本次延續不收加班费。

微信上开方完,一概由天承金象中医诊所或同仁堂出药,以保障药品质量。

藥費轉帳給醫師后,醫師會轉給藥房,各位朋友可以选择自己煎药或由药房代煎,药准备好后,建议请闪送或自己到药店取药。

服用药物后,症状一般会在两天左右停止加重或改善,如果症状遇到过度严重,由于家中设备不足,还是建议前往医院就诊。

線上預約系統網址:https://dwz.cn/lyOrGMxc

线上预约二维码(长按即可进入)​:

由于在线预约系统启用时日不长,或许会有不够好的地方,如果遇到有操作不顺的,烦请告知我们团队,感谢~

張貼在 門診情況 | 標記 , , | 發表留言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资料来源 丁香园网站

此次流行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WHO 命名为 2019-nCoV。因为人群缺少对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新型冠状病毒与 SARS 病毒的区别是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与 SARS 病毒、MERS 病毒同属于冠状病毒这个大家族,是「兄弟姐妹」,基因序列有很多一样的地方,但不完全相同。传染性与 SARS 相比有待确定,致死率按照目前来看较 SARS 较低,但是不排除病毒变异的可能。

哪些野生动物会携带冠状病毒?

很多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原体,进而成为传播源。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

推测武汉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但是如何从蝙蝠传播到人,中间媒介是什么目前还不清楚。

为了安全起见,大家千万不要吃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生鲜等食品,比如路边的生肉,不要为了「尝鲜」冒险。

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会。目前已经出现了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存在一定范围内社区传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存在飞沫传播,也几乎可以确定存在接触传播,但尚不确定是否存在空气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播强度,如果不采取防护措施,理论上 1 名患者 1 次可以将病毒传播给 2~3 个人。

什么是飞沫传播?什么是空气传播?

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是 1 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由于飞沫颗粒较大(大于 5um),不会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

日常面对面说话、咳嗽、打喷嚏都可能造成飞沫传播。如果周围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记得戴口罩并尽量保持 1 米的距离。口罩使用后应当正确丢弃,与患者接触后应该用肥皂和流动水等彻底清洗双手。

可通过空气传播的颗粒,一般直径小于 5um,能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有传染性的颗粒。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经过接触传播。之前流行的 SARS 冠状病毒,有人推测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粘膜或者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或者带血的体液经过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存在接触传播。所以勤洗手,做好手卫生非常重要。

什么是可疑暴露者?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的野生动物、物品和环境,而且暴露的时候未采取有效防护(如戴口罩)。

密切接触者是指与可疑感染者或确诊感染者有过如下接触情形之一:

  1. 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 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 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 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 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对于密切接触者,需要在家进行医学观察。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随访。

观察以下这些体征和症状:

  1. 发烧。每天两次测量您的体温。
  2. 咳嗽。
  3. 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难。
  4. 其他需要注意的早期症状包括畏寒、身体疼痛、咽喉痛、头痛、腹泻、恶心/呕吐和流鼻涕。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及时向当地社区随访医生报告,在医生的指导下到指定医疗部门进行排查、诊治。

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14 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平均在 7 天左右,短的在 2~3 天,长的 10~12 天。

参照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的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 14 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过了 14 天,如果没有发病,才可以判定此人未被感染。

張貼在 醫學 | 發表留言

1/28 、1/30、2/1早上9~11点 峻生醫師提供在线诊疗服务

为了方便在家出现呼吸道、肺部不適,又不敢到医院的朋友改善症状,峻生医师会在1/28 、1/30、2/1早上9~11点,提供在线诊疗服务(仅限大陆地区老患者),收费按平常门诊费用,本次不再加收加班费。

在线开方完,在线付款后,這三天一概由天承金象中医诊所或同仁堂出药,以保障药品质量,

各位朋友可以选择自己煎药或由药房代煎,药准备好后,建议请闪送或自己到药店取药。

服用药物后,症状一般会在两天左右改善,如果症状遇到过度严重,由于家中设备不足,还是建议前往医院就诊。

線上預約系統:http://bit.ly/2NYCOSI

由於剛啟用線上預約系統,或許會有不夠好的地方,如果遇到有操作不順的,煩請告知我們團隊,感謝~

張貼在 醫學 | 標記 , , | 發表留言

零錯誤 讀後感

引言

有一句網上的俗諺“之前靠運氣賺來的錢,這幾年都靠實力花光了”

的確歷史上不乏類似的情況,靠著一時的運氣,快速成功,但由於本身不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及經驗,接連犯錯,終於不可挽回。

邱強博士的這本書,大致是探討零錯誤思維,分析如何去建立思考模式, 找出發生原因以及預防方法,以達到零錯誤的境界。

科學的步驟與零錯誤思維

邱博士在書裡內容的前面將迪卡兒提到的四個科學步驟精煉成四點,並提出了四個零錯誤思維。

針對錯誤對証治療

邱博士將錯誤二分為:「該做未做」與 「 應做做錯 」

按錯誤的種類又可以分為 「 知識型錯誤 」 、 「 規則型錯誤 」 、與 「 技巧型錯誤 」

接下來,我談談我讀完本書後,對於其中所提到的「知識型錯誤」 了解

邱博士在書中提到以下四種知識型錯誤

讀完這本書能帶給我什麼改變呢?

1.留心自己的小錯誤,找出發生的原因,馬上做修正,就能避免大災難。

2.分析別人發生的錯誤,檢視自己周邊、團隊、企業有沒類似的情況。

3. 除非能完全釐清,永遠質疑假設與權威。

4.培養小心謹慎的態度,時時充實並更新知識庫。

5.找出五種以上的不同選擇,再挑出適合我的。

後記

感謝周海威老師介紹我這本書,雖然目前只看完六七成,但已經感覺對未來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能夠認識錯誤的類型,才能對症下藥。等我完全看過兩三遍後,再來寫更多的心得。

張貼在 醫學 | 發表留言

高以翔錄影昏倒猝死!醫師三招幫你『留心』

高以翔錄影昏倒猝死!醫師三招幫你『留心

林峻生醫師

令人遺憾的猝死

35歲性格男星高以翔,驚傳在浙江寧波拍攝綜藝節目時突然昏倒,送醫急救後仍回天乏術,令許多影迷相當震驚與不捨。

據錄影現場的網友透露,當時節目正錄製跑步追逐的環節,高以翔跑到一半突然大喊「我不行了」,接著就失去意識倒地;救護人員抵達後雖有施行CPR搶救,但仍不治死亡。節目方證實死因為「心因性猝死」。

那到底什麼原因誘發心臟問題呢?

心臟出問題前,一定體檢能反應出來嗎?NO!

2010年世博會,我的姑丈正值壯年, 從台灣赴上海,擔任督造世博會台灣館的總工程師,也是相同的季節與時間,工作勞累又遇到氣溫驟降,誘發心臟疾病猝逝,在兩小時之內便離開人世。而發病之前,他的一切體檢結果均顯示十分良好,是同輩人中最健康的一位。

我也曾和龍巖人本從事殯葬業務的張先生求証過,他也告訴我,只要氣溫突然降低,業務量也會出現井噴。

高以翔猝死事發時,寧波的氣溫最低只有8–9度,再加上寧波地處海邊,屬於濕冷,如果保暖沒做好,會讓體溫下降更快。

高以翔是台灣人,和習慣低溫天氣的大陸人相比,相對較無法適應當地的寒冷氣候,再加上疲勞錄影、劇烈運動,於是造成了悲劇發生。

突發性降溫與疲勞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心血管系統呢?

當氣溫下降時,表皮血管會收縮,會使循環系統需要比往常更大的推力,導致心臟的負擔變大。

過度勞累,心肌在疲勞的情況下,會使心臟的輸出減少,導致循環的推力降低。

劇烈運動,會導致身上的肌肉,消耗掉比往常更多的氧氣和養分。

但心臟本身也需要氧氣和養分,當氧氣和養分不足以供養心臟自己時,惡性循環就發生了!

心肌缺血後,推力更小,更無法維持循環,無法再繼續供應心肌氧氣和養分,進而造成更大面積的心肌缺血。而使原本不停的循環系統崩潰,終至完全停止。

那些症狀,告訴我們該『留心』呢?

過度勞累後,出現胸悶、心悸心慌、氣短,瀕死感,高以翔最後那聲「我不行了」其實就是這些症狀造成的極度不適。可能由於處理不及時,才會導致遺憾發生。

我們該怎樣避免遺憾繼續發生呢?

1.防寒:跨區旅遊時,務必做好防寒準備,備妥防寒衣物。

2.避勞:如果有高強度工作,建議提早到當地適應一下天氣,並且分散行程,不要排太滿,適當分攤工作的強度。

3.應急案:在寒冷地區,預先做好心血管病發作時的備案。有心血管病史的務必準備好應急藥物。

總結出一句口訣『防寒避勞應急案』幫助各位朋友記住,氣溫下降幫您『留心』的方法,希望未來能避免更多遺憾的發生,也祝願高以翔的親友粉絲,能逐漸走出傷痛與遺憾,繼續面對接下來的人生。

張貼在 醫學 | 標記 , , , | 發表留言

提倡健走保健康

由於健康意識的普及,身邊的朋友們越來越多人有定期健檢的習慣,但由於 飲食生活不正常 ,健檢結果常會出現的紅字,尤其是血脂和血糖。

毫無例外,西醫的建議都會告訴你平常要多運動,可是日復一日,甚至年復一年,大多數朋友仍是紅字依舊。有因此養成運動習慣的,好像少之又少。直到最後西醫師發出嚴厲警告,甚至帶有半恐嚇的口氣時,才會想開始改變。

的確,現代人工作量大,這是逃避不了的現實。

我一般常聽到只想維持現狀的藉口,整理成以下三條:

1.太忙找不出時間運動或生性懶散不愛動。

2.不知道哪種運動比較適合?

3.找到喜歡的運動,但卻無法堅持。

基於以上三個原因,我開始構思現代人到底適合哪種的運動形式?如何既能簡單易學、最方便指導、最有效率、最能夠方便堅持的運動方法,又進入門檻最低。

經過在臨床建議患者鍛鍊的經驗中,我發現健走是最容易堅持的一項。

有一次剛好和捷安特的林清發董事長搭同班飛機。
我趁機跟他請教,如何經營這麽龐大的事業,還能同時維持如此活躍的精神和體力呢?
除了年輕時愛好運動,打下良好體力基礎之外,他向我展示他的秘訣:手機上的步數記錄,持續五年平均每日不少於一萬二千步。

由於搭機前還有小段空檔,林董事長在候機室,就地把握時間,快走了近十多分鐘。

原來健走也是林董事長維持良好精神的秘訣,我也親眼見証到了成功人士對於基本鍛煉的堅持。

有朋友或許會問:健走時,我該注意些什麼?才能提高健走的效果呢?

光是散步是無效的,只有放鬆神經的效果。除了維持一定心律以上(視個人情況而定),我認為需要加大手的擺幅( 最好可以達到120-150度 )與步幅(加到最大),才能達到舒暢筋骨的效果。堅持的時間大概四十分鐘到一個多小時。

有些長年推廣健走的專家,甚至建議赤腳步行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既能排除積存在身上的靜電,又能給足底較多的刺激,促進足部循環。我自己嘗試過,發現腳踩在不同的地面上,會有不同感覺,與穿鞋時完全不同。可見如果健走配合赤腳,可以明顯提高刺激的神經元數量,提高健走的效果。

至於提高堅持的機率,我的看法是,選定最方便、最容易的方法。地點可以選在最近的公園和學校操場。 選定一個固定的時段,例如早晨或是下班後。

身上可以配戴運動手環或是手機計算步數甚至心跳情況,若覺得超過體力負擔,建議放慢步伐。

如果長期缺乏運動,剛開始大步健走,前一周會出現明顯的腰酸背痛。那是肌肉正在適應,不用擔心,繼續走就會緩解了。

如果赤腳走的剛開始會出現水泡,那也是正常的現象,注意走完按時用優碘消毒避免感染就好。

有些腳底有乾裂情況的朋友,赤腳步行完最好別用熱水洗腳,會加重乾裂,用微溫的水清洗後,如果沒有傷口,上點乳液,可以有效防止乾裂。

我把上述加強健走效果的建議,整理成以下三項:

1.大:加大手擺的角度,最好可以達到120-150度。步輻加大到最大。

2.心跳:控制在一定心率已上,具體視個人身體狀況,年輕無病的正常人可以在達到120-140之間。維持20分鐘以上,隨著身體習慣健走慢慢往上加,如果可以到一小時20分(一萬步左右)是比較理想的量。

3.求方便:找最近、最方便完成的路徑,找出最方便的時間,這樣才能堅持。

我把健走建議記住的三項要領,編成九字口訣『大心跳、求方便、要堅持』。

養生的方法有時不用太複雜,願每位身邊的朋友,都能記得『健走九字訣』,找到讓自己持續保健的堅持,一起長壽無病到老。

張貼在 醫學 | 發表留言

[轉貼]冷漠訓練孩子,將毀掉孩子一生

─從 哈洛 Harlow 母爱剥夺实验得到的啟示

原文連結: https://mapleduh.pixnet.net/blog/post/48952844#comment-49545112

那些毒害孩子的育儿法,正在刷屏朋友圈

如果孩子摔倒了,越哭越不要理他,孩子哭够了自己会站起来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更加的独立自强。

这套理论流毒之广让人乍舌,反复刷屏朋友圈,即便你没有看过类似的文章,也一定听说过它。

在你把这套理论用在自家孩子身上之前,我想先问你几个问题。

你知道这套理论是谁发明的么?

这套理论被权威机构验证过么?

你肯定都不知道,很自然的,你也不可能知道用这套理论教出来的孩子下场会如何。

我现在告诉你,用这套理论教出来的孩子,轻则自卑内向,重则出现精神问题。 

华生的育儿理论

首先,你要了解到这套理论的出处,孩子摔倒不用扶的理论出自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发明的哭声免疫法。

所谓哭声免疫训练法,简单的说就是孩子哭泣的时候延迟一段时间再去抱,最好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随着延迟的时间越来越久,最终孩子就会不哭不闹,独立自强。

听起来很有道理对吧,除此之外,华生还发明了延迟满足训练法和婴儿独立完整睡眠法,同样刷屏朋友圈。

这套风靡中国的华生育儿理论,毒害了无数的中国孩子。

因为华生理论的核心,就在于漠视孩子的亲情需求,对孩子进行冷酷训练,这会导致儿童的心理出现极大的扭曲和异常,最终被毁掉一生。 

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20年,这一年,一个只有8个月大一点的婴儿「小艾伯特」也来到华生的身边。

华生向其母亲支付了少量报酬来让其配合自己的试验,此时的华生是美国鼎鼎大名的心理学家,行为心理学的创始人,所以小艾伯特的母亲欣然接受了华生的邀请。 

华生在小艾伯特身边放了很多毛茸茸的小动物,如小白鼠、小兔子、小狗等。只会爬行的小艾伯特很喜欢这些小动物,华生用了2个月的时间,让小艾伯特和这些毛茸茸的小动物建立了亲密的情感联系。 

然后,华生开始了他的试验。

华生把一只小白鼠像往常一样放在小艾伯特的身边,当艾伯特开心的想要和小白鼠接触的时候,华生突然在他背后重击一根大铁棒,发出巨大刺耳的声音,当场吓得小艾伯特剧烈抽搐并哇哇大哭。

反复几次试验之后,只要小白鼠出现在小艾伯特的身边,他就会立刻放声大哭并试图躲避。

在华生用其他动物实验几次之后,小艾伯特已经开始恐惧所有毛茸茸的东西,不管是小白兔还是小狗,那些曾经给小艾伯特带来爱与快乐的小动物,现在只要放到小艾伯特的身边,他就会立刻开始恐惧并哭泣。 

在華生用其他動物實驗幾次之後,小艾伯特已經開始恐懼所有毛茸茸的東西,不管是小白兔還是小狗,那些曾經給小艾伯特帶來愛與快樂的小動物,現在只要放到小艾伯特的身邊,他就會立刻開始恐懼並哭泣。 

小艾伯特的恐惧反应,让华生兴奋异常,他据此撰写了一篇论文,认为人的行为,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

华生的论文一出来就震惊了全球的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华生被公认为欧美最伟大的教育家。

华生以按照成人的需求对孩子行为训练为核心思想,衍生出了哭声免疫法、延迟满足法、婴儿独立完整睡眠法等一系列看起来毫无问题的育儿办法。

在华生的理论体系中,人就是机器,你对孩子输入什么样的塑造和训练,就会得到什么样的什么样的输出结果。

当孩子这个程序出现异常的时候,只要采取一些惩罚措施,就可以让其重回正轨。 

华生对世界宣称: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和种族。

——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

华生的理论问世之后,受到了大量美国家长的欢迎,就好像今天中国的杨教授用电击矫正法受到大量中国家长的欢迎一样。 



华生的理论戕害了美国数代儿童,直到40年后,心理学家哈洛才用恒河猴母爱剥夺试验彻底推翻了华生的理论。 

恒河猴母爱剥夺试验

哈洛,被列为20世界最残忍的科学家之一,是PETA(善待动物组织)最讨厌的心理学家。他的恒河猴母爱剥夺试验带来的巨大心理创伤让几代恒河猴生不如死。

但是,他却彻底颠覆了人类的育儿方法,挽救了无数的人类儿童。

哈洛成为教授之后,为了研究猴子的学习行为,建立了一座猴子的实验室,从此和猴子结缘。

为了防止猴子生病传染,实验室执行一猴一笼的隔离喂养,哪怕是刚出生的小猴子,也要和母亲分离,这叫产妇剥离。

当时华生发明的育儿理念认为,越早将婴儿和产妇剥离,越容易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哭,那就任他哭,哭一夜也不用理会。

当时的美国,产后立刻断奶,让孩子独立睡小屋,尽量避免和孩子进行亲密接触,以此来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的父母不计其数。

按照这一育儿理论,出生后就独立生活在一个笼子里的猴子,应该比自然条件下母猴养育的同类更加的强壮聪明。

但是哈洛却发现这些小猴子极其不对劲,和正常的猴子行为出现了巨大差异。

这些被产妇剥离的小猴子,目光呆滞,当被撤掉笼子时,他们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和同类相处。

而且,这些幼猴无一例外,都对铺在笼中的毛巾产生了强烈的依恋,他们喜欢抱着毛巾,或者用毛巾裹住自己。

当哈洛想换掉脏毛巾时,这些幼猴全部产生了激烈的抗拒反应,恐惧的尖叫并缩成一团。 

按照当时华生的育儿理论,婴儿只会对食物产生依恋,只要给予婴儿充足的食物,母亲是可有可无的,而过度的亲情,只会让被溺爱的孩子成年后丧失独立自强的精神。

华生所有的理论,无论是哭声免疫法还是婴儿独立完整睡眠法,都建立在这个基石之上。

但是毛巾又不能吃,这些猴子这么喜欢毛巾干什么?

这种现象让哈洛困惑不解,然后哈洛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试验。

哈洛给猴子们准备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用钢丝网做成的「铁丝妈妈」,上面带有奶瓶,只能给幼猴提供食物,但是无法拥抱。而另一个是覆盖着软垫的「布料妈妈」,只能提供拥抱,但是不能提供食物。

按理说,能提供食物的「铁丝妈妈」,将得到幼猴最大的关注和喜爱,但是实验结果截然相反。

所有的幼猴,无一例外的选择了没有乳汁的「布料妈妈」,绝大部分时间,他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的身边,只有在饥饿时,他们才会爬到「铁丝妈妈」身上一小会。 

而当哈洛把发出巨大声响的机械丢到笼子里恐吓幼猴时,恐惧的幼猴紧紧的抱住了布料妈妈,毫不犹豫的抛弃了铁丝妈妈。 

幼猴,將布料媽媽,當成了安全之源,因為布料媽媽能給幼猴帶來擁抱的安全感,這就解釋了為何幼猴如此喜愛籠子里的毛巾,因為它把毛巾當成了自己媽媽的懷抱。

哈洛又做了一個曠場實驗,他在幼猴的籠子里放了很多玩具,當籠子里有布料媽媽時,幼猴會大膽的離開布料媽媽,去試圖觸碰那些玩具,然後迅速的返回布料媽媽的懷抱里。

但是當哈洛把布料媽媽撤走時,這些幼猴會縮成一團,表現出非常恐懼的不安全感,給再多玩具也不要,拒絕接觸外界的一切事物。

哈洛由此得出結論,獨立並不是簡單的孤立和狠心培訓可以得到的,恰恰相反,細心呵護、在媽媽的懷抱里得到安全感的孩子,更願意去外界獨立探索,長大後會更加獨立,更加適應社會。

你以為試驗到這裡就結束了么?

沒有,在觀察這群猴子數年之後,哈洛發現了更為驚人的現象。

當初那群被產婦剝離後長大的猴子,成年後出現了明顯的孤僻、抑鬱和自閉,有的猴子甚至出現了強烈的自殘性,出現了極其明顯的心理問題。

這群幼猴中,有20隻母猴產下了後代,其中7隻對自己的孩子表現冷漠,對小猴不理不睬。8隻極其暴力的毆打、虐待自己的孩子,有4隻更是殘忍的殺死幼猴,其中一隻幼猴直接被咬碎頭骨而死亡。

只有1隻母猴,笨拙的嘗試給自己的孩子餵奶。

恆河猴母愛剝奪試驗證明,那些從小缺乏母愛的人,成年後極易出現巨大心理障礙,且沒有能力去撫養後代。

哈洛的論文發表後,一夜之間華生就成為了美國媽媽最討厭的人,華生育兒法被徹底推翻。

人們發現,小艾伯特6歲即死於腦積水,所以小艾伯特的案例其實並沒有支持華生的理論。

但是,華生的孩子們還在,華生堅信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並用自己的理論來教育自家的孩子。

華生大兒子雷納在父親行為主義理論的教育下,精神出了嚴重的問題,多次自殺,並在三十多歲時成功自殺身亡。

華生的女兒Mary,在成年後,同樣多次自殺,患有嚴重的心理疾病,華生的小兒子離家出走,常年流浪。

踐行「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的華生家族,悲劇甚至延續到了第三代,華生的外孫女Mariette酒精成癮,心理異常,多次考慮自殺。

晚年的華生也開始後悔自己出版的育兒理論,表示自己在這方面的研究並不充分,但是這無法挽回他的孩子和萬千美國兒童一生的幸福。

在美國人全面廢棄華生理論的數十年之後,這套洋垃圾漂洋過海,被中國的一群營銷號發現,如獲至寶,發布之後瘋狂的刷屏朋友圈。

當年整個美國的精英都沒有發現華生的理論有什麼問題,一個普通的中國媽媽怎麼可能發現這裡面蘊藏的巨大陷阱。

所以,千千萬萬的中國兒童成為了這套邪惡理論的犧牲品。

孩子不哭的時候,多鼓勵孩子站起來,孩子哭泣的時候,請第一時間去抱抱自己的孩子,因為他需要你。

當你冷漠的看著你的孩子時,他的內心世界,和這隻幼猴是完全一致的。 

冷漠的训练孩子,的确能得到一个不哭不闹的孩子,但是那并不是孩子变乖了。而是婴儿在绝望中陷入死寂的平静,不再对外发出信号。

婴儿对母亲和世界的信任,就这么被掐灭在摇篮中,他的未来,将充满孤寂和灰暗。

張貼在 醫學 | 發表留言